預防措施:
1、擋土樁設計應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并用頂部圈梁連成整體;
2、土層錨桿應深入到堅實土層內,并灌漿密實;
3、擋土樁應有足夠入土深度,并嵌入到堅實土層內,保證支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4、基坑開挖前應先采用有效降水方法,將地下水降低到開挖基底0.5米以下;
5、應防止隨挖隨支護,特別要按設計規定程序施工,不得隨意改動支護結構的受力狀態或在支護結構上隨意增加支護設計未考慮的大量施工荷載。
預防措施:
1、施工前應加強地質勘察,探明土質情況;
2、擋土樁宜穿透基坑底部粉細砂層;
3、當擋土樁間存在間隙,應在背面設旋噴止水樁擋水,避免出現流水缺口,造成水土流失,涌入基坑;
4、樁嵌入基坑底深度應經計算確定,應使土顆粒的浸水密度大于樁側上滲動水壓力;
5、止水樁設計應使其與擋土樁相切,保持緊密結合,以提高支護剛度和起到帷幕墻的作用;
6、施工中應先采用井點或深井對基坑進行有效降水;
7、大型機械行駛及機械開挖應防止損壞給、排水管道,發現破裂應及時修復。
預防措施:
1、支護結構擋土樁截面及入土深度應嚴格計算,防止漏算樁頂地面堆土、行駛機械、運輸車輛、堆放材料等附加荷載;
2、灌注樁與阻水旋噴樁間必須嚴密結合,使之形成封閉止水幕,阻止樁后土壤在動水壓力作用下大量流入基坑;
3、基坑開挖前應將整個支護系統包括土層錨桿、樁頂圈梁等施工完成,擋土樁應達到強度,以保證支護結構強度和整體剛度,減少變形;
4、錨桿施工必須保證錨桿能深入到可靠錨固層內;
5、施工時,應加強管理,避免在支護結構上大量堆載、停放挖土機械及運輸汽車;
6、基坑開挖前應進行降水,以減少樁側土壓力和水流入基坑,使樁產生位移;
7、當經監測出現位移時,應在位移較大部位卸荷和補樁,或在該部位進行水泥壓漿加固土層。
首先將電纜大頭與探頭插口連接擰緊,必要時可用扳手緊固,防止進水;然后小頭與測讀儀傳感器接口連接;打開測讀儀電源開關,即可進行檢測存儲數據。
1.?監測期間分析數據是否有異常變化。如氣泡、漏水、人為破壞、電源的不穩定、手機卡是否有流量等。
2.?如有漏水要及時處理,也可以提前預防這樣的現象,安排指定人員周期性的去檢查水管接頭。在檢查期間留意連通管里面是否有氣泡存在。?
3.?儀器監測時間比較長,特別是在運行地鐵里面灰塵也多。可以做好防灰塵處理,如套上保護袋,保護罩。?
4.?每個監測點做好斷面的標識,可以隨時了解那個點的狀況。
5.?人為破壞也是一方面,要時刻注意運營單位是否會不小心造成電纜短路或儀器損壞,需要有維護人員定時檢查。
采用工程鉆探機,一般采用φ108cm鉆頭鉆孔,為了使管子順利地完裝到位一般都需比安裝深度深一些,它的原則是每10米多鉆深0.5米,即10米+0.5米=10.5米,20米+1米=21米,以此類推。鉆頭鉆到預定位置后,不要立即提鉆,需把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漿水變成清混水為止,再提鉆后立即安裝。安裝的全過程可分為三步:管子的連接、調正方向、向孔內回填
運用坐標校準方法對其深基坑施工作業的基點檢核、校準,首次測量之時應該在工作基點上架設好全站儀,觀測工作至少兩個基準點的方位角以及距離值,其監測的后定期用一樣方法檢驗各個工作基點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假如發現了工作基點發生了位移,則應該及時修正位移的測量值,以確保提高水平位移的觀測精準度。
基準點一定要形成一條附合水準線路,并且還需要按照我國現行《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規定中的垂直沉降監測卡控與管理的技術要求進行施工觀測。為確保該施工監測的基準點穩定性,應該根據深基坑施工進度與監測需要,定期地對基準點進行全面聯測,保證該監測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Copyright? 2017 武漢中巖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7015507號-1